[完整相簿]
原本是三環勒住的羊皮, 在信心不堅定之下改用兩環,在飽嘗滑皮的後果之後,硬是找到一支稍大的環來搞三P,最後邊緣皮長不足而幾乎撕裂, 這是絕地反攻的秘技, 讓兩環也能穿上止滑墊!!
繃上不合適的中間環之後, 鼓皮暫時是拉緊了,但是拉完第四圈之後,
發現了滑脫的線索,那時正要去藝穗節,雖然對音色仍有不滿,但如果再拉下去,很可能會裂開,這樣就壞了大事.
於是等演出完,拆了線,
發現到滑脫的真嚴重,因為原來只是為了兩環留下的邊緣皮長,拉上第三環之後,顯然有所不足,三環是撐住鼓面張力的武器,如果你的鼓本來就是三環,就不要自作聰明改成兩環,因為你會看到,兩環的設計,對於已經去毛的皮(就是我這張皮),將無法產生足夠的磨擦力來扣住鼓皮,所以會滑脫,而我今天要做的實驗,就是改善二環的磨擦力問題.
首先把拆下來的鼓皮浸泡在浴缸裡,需要大約兩個小時才會透,接著就把內環拆下,重新繃上棉布,棉布最好的材質,是已經產生破洞的汗衫內衣,你可以像是銷蘋果一樣的把寬約兩個指幅的布條給剪出來,
鼓身應該以亞麻仁油(油畫用品店有賣,一小瓶約120元)塗抹內外,內側是為了鼓的共振好聽,外側是為了原木顏色好看,這支是很久以前跟國民買的,廠牌是Africa Child, 鼓身非常勻稱, 但鼓面稍小, 背起來不是很Man(悶!), 鼓底座的紋路很美,下圖可以看到上次塗抹的痕跡..因為顏色比較深.
把皮攤開,把內環放在正中間,以剪刀或斜口鉗將皮的邊緣開洞,以便穿上固定繩,穿好固定繩,上緊,你會發現鼓皮是平的,
外環的繩洞,先拉成開口狀,等一下上垂直繩的過程才會順利。
晒乾後,鼓皮已經變緊,擺放到鼓上面,開始上協力繩.
垂直線開始的點,習慣是從繩結處,
180度的對角,用一條短繩拉一條協力繩,這是為了拉繩的效率.
開始的時候,垂直線一開始不用在意是否有扣到繩洞的下方, 但稍後逐漸上緊時,記住一定要做。
拉垂直繩最忌諱一口氣,因為繩子的張力很大,要以耐性來調整均勻,
我的垂直繩還沒上完,繩就用完了,這是因為,原來留的長度在幾次繃鼓的過程當中,有做過修剪,所以我必須到前面去逐漸收緊原本鬆垮的垂直繩,這樣拉到最後才會夠長。
打開一開始的雙結,我們來作一個承接繩套,打個雙結固定,然後將繩子繞過去,
穿過底下兩線中間,你會需要"一"字螺絲起子幫忙。
此時,還不能鬆懈,必須去找到皮面是否在鼓的正中央,用膠鎚去輕敲校正,
同樣的,逐漸收緊的過程中,總是同時再鼓的周圍三個角落,約相隔120度,同時去拉緊,不要怕麻煩。
這時,我差點忘了,應該做個實驗,就是增加外環和內環的接觸面積,於是要去剪一段與繩洞一樣粗的短繩,長度約為一個半的圓周,繞著繩洞去進行.
目前正在等晾乾..手也快廢了... 下次見喔!
monbaza 打很久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