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26, 2009

試論"風範" - 寫在當代非洲鼓大師Mamady Keita訪台之前

各位喜好非洲鼓的朋友
經過了這幾年
我想各位經歷過好幾位幾內亞籍(Guinea)老師的薰陶
應該已經多少明白了這個文化的來源
以及手打腫不知多少回了 是吧?

這次想說的...
並不是節奏、打法等等這些層面的內容
而是想說說"風範"這件事

若說 開啟曼丁文化作為輸出國力手段的
指的無非是當時的幾內亞總統Sekou Toure的無心插柳
然而真正統整音樂、舞蹈,讓常民文化形成表演藝術的
不是別人 就只有Mamady Keita一人
前無古人 後也不會有來者
前面沒有這個國家的變化 不會形成這樣的時空
後面不會再有那樣的社會氛圍 造就另一個國家舞團盛世
此話怎講呢?

我們看待一個文化
絕不是看待他的表象
例如說......我們到日本九州的由布院
看到工藝品被精緻而刻意地陳列時
我們會忍不住讚嘆藝品的手工
以及那引人駐足的氛圍
天下怎麼會有人想到
在那麼具有日本風味的老舊建築中
一支破喇叭竟悠悠地放送著無壓的輕式葛利果樂曲

這樣說好了...
假如播放的是演歌 或是 任何日本風情的歌曲
我們都不會感到意外
但是不代表我們不期待驚喜
是吧?

您想想.... 這只不過是"日本到底"了.... 不是嗎?

但在這昏黃的長廊裡 空氣所流洩著的
卻是代表歐洲宗教文明的葛利果聖歌
因此這古人也曾經吐納過的氫氧分子裡 所散發的
是已經超越語言所能傳遞的
而來到了文化融合的精神層面
也就是說
這時您所經驗的... 是歐洲中古世紀與日本傳統工藝所融合的新貌
這是明治維新以降的日本社會氣氛最重視的學習與創新
兩種那麼純粹的元素 就這麼被並置在一起

葛利果聖歌背後的宗教意涵
以及老日本建築搭配昏暗的鎢絲燈光
已然在這個場合裡成婚
而目擊並見證婚禮的
不就是在場來來去去的每一個人嗎?

同樣的,
您一定還記得07年馬爺(Mamady Keita)即席單人Djembe獨奏的片段

您就是當時的證婚者
是誰跟誰結婚呢?
我問....

是非洲曼丁古文化與歐洲的表演藝術這兩個純粹的元素

馬爺只是一個融二者於一身的執行者
老實說 ......他的手和思維根本不是在演出
(當然也絕不是按照排練或是跟誰套好)
而是在那個瞬間......
像是數列一般 把音符安排地如命中注定那樣的天衣無縫
您不會去問他 為什麼..
他也答不上來
就像是問李天祿甚麼是布袋戲
阿公應該也只能以笑代答吧...
因為他的存在 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對吧?

了解之後
那些馬爺曾經說過:
"當你要打slap, 心裡要想slap, 自然就打得出slap"
"當你要打tone, 心裡要想tone, 自然就打得出tone"
這樣看似禪機的說法 您必可心神領會吧...

當然 他經歷了社會主義與戰亂
最後社會主義瓦解
在精銳樂手盡散之後離開了國家舞團
到了歐洲去 花十年的時間站起來...
阿全說 馬爺今年親口回答
兩年前專輯裡的一首歌曲
寫的就是對消逝凋零的國家舞團的感嘆
(至於是哪張專輯的哪首歌曲 請大家下周到台南問阿全吧)

是那個天 地 人 造就了馬爺的功業
是風土、鄉愁、友情、天分、苦練所鍛造的火炬
被那部紀錄片所點燃
因此綻放出他獨有的燦爛光芒
他的演出 ...
陽光照耀下的向日葵 又似搖曳的蘆花
在每個風裡可以有千種姿態

當您以為看到他的樣子了
卻在瞬間被岔出的音符給迷惑
然後完全攝伏在他所為您完成的美麗織錦之下
而且每次看都不一樣
每次放他的CD也都會有新的收穫
所以您明白了....

您之所以"聽懂"或"看懂"他的某一個句子
那是因為他願意讓您"聽懂"或"看懂" 您才做得到的...
他沒有在"演奏" 或是"演出"..
而是在用雙手與羊皮和中空的樹幹
說著他的根、他的土地、以及沉澱在他身上的種種

就說這部去年在澳洲這場講座好了

大片的鼓聲音牆
他時而即興solo...花開朵朵
時而以樂師的方法 指正他看到的錯誤
正如每一場他的講座
連被糾正都是奢侈而非常快樂
因為您知道他的每個話語是多少個十年和多少個百年
以及數不盡的掌聲所淬煉的
影片中..即便台上的左右伴奏所擊打的solo
都是他曾經演奏過的句子(好聽的才算喔)
融 樂手 老師 藝術總監 曼丁古文明 歐洲表演藝術 武術家 等等於一身

您說 這.....不正是風範嗎?

下周末(Sep4-6)馬爺會到台南去
即使怕跟不上您都應該去看看(有參觀票)
我會的不多
但是很希望現場我們可以聊聊...
或者就大膽的問這位當代的大師..(不敢問的我幫您舉手!)
即便是手的姿勢, 或是哪張CD裡的哪首歌的意義..
不需要經過誰的轉述
就這麼直接地 與歷史碰個正著..
誰曰不可?

monbaza 寫於 與阿全深談的半夜

ps. 07年我為馬爺譯寫的介紹 供您喚起記憶

沒有留言: